赵金保教授课题组

研究前沿

锂金属电池负极研究进展

 

锂金属电池负极研究进展


   锂金属负极由于它理论容量最大,电位最低等优势在近些年受到了广泛关注。它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而被广泛研究,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发表。由于锂金属负极在循环过程中会产生锂枝晶,从而导致刺穿隔膜发生短路。所以它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而且锂金属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它和电解液会发生严重的副反应从而不断消耗锂金属,降低电池的库伦效率。这是影响锂金属电池应用的主要原因。

   近期,Cheng Yang等人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Directing lateral growth of lithium dendrites in micro-compartmented anode arrays for saf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通过在铜板表面包覆一层PI膜,再用激光和碱刻蚀得到了3D微空间负极,并以此引导锂枝晶的横向生长,从而提升锂金属电池的安全性,同时PI膜的存在也很好地减少了锂金属和电解液的接触,从而提升了电池的循环性能

相关链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2888-8


(熊健)


Free counters!

  • Copyright ©化学电源与储能材料实验室 版权所有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思明校区:厦门大学化学楼438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翔安校区: 能源材料大楼5号楼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
    电话:0592-2186935  0592-2186930
    E-mail:jbzhao@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