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达到能量密度瓶颈。金属锂由于其自身较高的比容量(3860 mAh g-1)和极低的电极电势(−3.040 V vs.标准氢电极电势),逐渐获得研究者们的青睐,被认为是目前高能量密度电池中最有前途的负极材料。但是二次电池使用温度范围宽,因此较宽的温度范围也是电池开发所必须的。常用的碳酸酯类电解质在55℃以上就会分解,而负极表面的液固界面膜(SEI)在65℃以上也会分解,从而电池容量快速衰减,电池失效。当采用锂金属作为负极时,由于锂的反应性高,限制一般电解液使用。
近期,清华大学的张强教授(通讯作者),在Angewandte Chemie期刊上发表题为“Can Lithium Metal Anode Cycle at 90°C in Liquid Electrolyte?”研究论文。文章研究了90°C高温下液态金属锂(Li)电池的工作状态,基于一种耐高温的电解质,研究了Li金属负极在90°C下工作的可行性。在90°C下工作的Li|LiFePO4 电池可以实现100次循环。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nie.202002711
(匡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