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无负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然而,实现高锂可逆性具有挑战性,特别是考虑到电池结构中有限的锂储量(通常为零锂过量)。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周豪慎教授在LiNi0.8Co0.1Mn0.1O2正极上引入了Li2O作为预载牺牲剂,提供额外的Li源以抵消初始无负极电池长期循环过程中的不可逆Li损失。
研究亮点1
采用原位光谱证明了Li2O在预充电过程中的不可逆分解,并且可以将Li离子沉积在裸铜负极上,以抵消Li在循环过程中的潜在损失。此外,还同时引入了氟丙醚添加剂来中和亲核O2−(在Li2O氧化过程中释放)并阻止气态O2的进一步演化,这导致在正极/电解质界面处形成LiF基层,从而钝化正极表面并抑制醚类溶剂的有害氧化分解,有效地扩展了醚类电解质的氧化稳定性窗口。

研究亮点2
得益于Li2O牺牲剂与氟化添加剂的协同作用,实现了长寿命2.46 Ah初始无负极软包电池,其重量能量密度为320 Wh kg–1,体积能量密度为850 Wh L-1,并在循环300次后仍保持80%的容量。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1-00839-0
(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