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保教授课题组

研究前沿

解决高能锂离子电池的自支持热失控的问题

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王莉研究员和冯旭宁教授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Unlocking the self-supported thermal runaway of high-energy lithium-ion batteries”的论文。该工作揭示了氧气参与放热反应,最终导致NMC811|石墨软包电池进入热失控状态的两种内源性途径。研究表明,大约41.2%的氧在正极/电解质界面与碳酸亚乙酯(EC)发生剧烈反应,产生16.7%的热量,加速了自加热速率,并进一步触发热失控。同时,剩余的氧气,扩散到负极侧,反应产生大量热量(64.5%),从而使电池在热失控期间达到最高破坏温度。通过该研究,对电池热失控隐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揭示的机制有助于指导阻止热失控的发生,实现更安全的高能锂离子电池。

图1 热失控期间充满电的NMC811|Gr软包电池和局部电池的反应热

图2 NMC811|Gr电池内部的正极释放的氧气与负极嵌入的锂的反应路径以及热分析

研究亮点主要是:

1)阐明氧气在O*/O2+ECO2+LiC6反应中的作用;

2O*/O2+EC引发反应产生16.7%热量,O2+LiC6产生64.5%热量;

3)在NMC811电池中,NMC的相变是热失控的触发因素。NMCNi含量越高,释放氧的温度越低,两个反应同时发生的可能性就越高;

4)电解质中的EC充当氧气消耗的主要因素,O*/O2+EC反应触发了热失控。对于具有NMC532正极的电池(其氧释放温度高于EC的汽化温度),O*/O2+EC的反应会被抑制。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0582972100177X?via%3Dihub#ecom0001

(冀伟杰)


Free counters!

  • Copyright ©化学电源与储能材料实验室 版权所有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思明校区:厦门大学化学楼438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翔安校区: 能源材料大楼5号楼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
    电话:0592-2186935  0592-2186930
    E-mail:jbzhao@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