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化学电源来讲,特别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决定了电池能量密度的上限。在电池材料的 产业化
简介 知识专利 产业化情况
对于化学电源来讲,特别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决定了电池能量密度的上限。在电池材料的产业化应用中,正极材料的设计与改性占据着最为重要的比重。当前迫切需要能够同时缓解里程焦虑、充电焦虑和安全焦虑的正极材料。这些需求放眼到科学研究上来讲,对应着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具备良好电化学性能的正极材料是应用于电池的基础因素,但是具备高安全性能的材料才是应用于电池的决定因素。围绕科学界和产业界的需求,本课题组聚焦于研究和应用前沿,结合先进表征技术,对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深度探索,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高性能正极材料的合成及机制研究
以共沉淀技术为基础,采用表面包覆、体相掺杂等手段调控正极材料的组成与形貌,开发单晶材料制备技术,提升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与高电压性能。结合原位分析等技术,探究电极与电解液间的界面反应、正极材料的结构相变机理。
2)三元材料的储存性能研究与改性
针对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在空气存放时极易与水分、二氧化碳等成分反应,生成杂质,严重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问题,课题组以不同镍含量的三元材料为基础,结合多种表征分析方法,探究储存过程中性能劣化机制及改性策略。
3)三元材料性能劣化机制研究
围绕性能劣化问题,因此研究在高电压、高倍率、热效应等条件下三元材料的结构演变与性能劣化之间的构效关系,深入揭示其性能劣化机制。
4)电池安全技术研究与预测
从电极材料与成品电池层面出发,模拟仿真计算结合实验研究,探究电池热失控的产生原因与产热过程,并对三元材料的热稳定性提升提出改性策略。利用拉曼、TEM、XRD、同步热分析等手段研究材料综合性质,同时结合绝热量热仪、红外热分析等手段探究成品电池整体性能,在单晶三元、无钴正极、正极与固态电解质兼容性等方面进行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