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保教授课题组

下一代储能体系

多价金属电池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大力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的趋势势不可挡

 简介                                          知识专利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大力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的趋势势不可挡。可充电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化学储能设备,目前在大型储能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应用广泛。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200 Wh kg-1),应用最广泛,但是锂资源的相对匮乏以及在全球分布不均导致其价格昂贵,并且也存在潜在的由锂枝晶引起的安全性问题,限制着其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开发低成本、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电化学储能设备对于未来储能的发展至关重要。

多价金属电池(镁电池、锌电池和铝电池等)是一种近年发展起来的极具潜力的新型二次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组成类似,多价金属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部分组成。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多价金属电池有很多优点:(1)镁、锌和铝等资源储量比锂资源丰富,价格比锂便宜得多,多价电池的开发利用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多价金属作为负极是多电子反应,具有很高的体积比容量。(3)多价金属电池与锂电池相比,安全性能更有保障。



但是目前来说多价金属电池依旧存在着诸如以下的问题:

1)镁金属与传统电解液的兼容性较差。本课题组基于锂金属的相关工作,尝试通过原位或非原位的方法在镁金属表面修饰一层能够传导Mg2+、绝缘电子、与电解质相容、致密且均匀的SEI;与此同时,寻找亲镁的集流体作为镁金属的沉积基底以进一步降低沉积过电位、延长镁电池循环寿命。

2)锌金属沉积的不稳定性。课题组在深入研究锌离子电池劣化机理的基础上,针对锌负极的结构优化、电解液调控、隔膜设计以及正极的改性与合成等方面进行改性,推动二次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

3)多价金属离子的高电荷密度导致无合适正极材料等。课题组通过拓宽层间距、开发新结构、构建双离子电池、设计有机正极等策略提升正极材料的性能。


Free counters!

  • Copyright ©化学电源与储能材料实验室 版权所有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思明校区:厦门大学化学楼438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翔安校区: 能源材料大楼5号楼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
    电话:0592-2186935  0592-2186930
    E-mail:jbzhao@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