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保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现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主任、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主任等职。
长期从事电化学储能(特别是锂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究,发表科学研究论文 280 多篇,申请锂离子电池关联发明专利 200 多项,其中 130 余项已获授权(包括日本和美国专利 50 余项),内容涵盖锂离子电池用功能性电解液、高安全性隔膜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固体电解质、电池设计与制备技术等多个方向,部分重要成果广泛被美国苹果、特斯拉、日本松下、日立等公司利用,具有丰富的电池设计和制造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研究也涉及燃料电池等其他能源电化学领域。
2011年全职回国后,主持国家重点项目,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等项目30余项,与中创新航、日立、昭和电工等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电池领域龙头企业有技术交流和合作。代表性的创新成果有, 1)发明锂离子电池用高容量硅碳@高结晶碳复合负极材料,被高比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全面使用。 2)发明基于锰基正极材料(含三元材料)锂离子电池用功能电解液,解决了高温条件下该体系在储存和循环过程中的劣化问题。 3)在国内率先实现水基涂布高安全性功能陶瓷隔膜的产业化,并率先在动力电池中应用。开发了国际领先的第三代功能隔膜,实现230℃下零收缩;4)实现“卡脖子”技术---锂离子电池包装用铝塑膜技术的全国产化和产业化;5)实现了低成本化和环境友好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大规模产业化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主要社会兼职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主任
• 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主任
• 福建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关键材料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主任
• 厦门大学工程技术学部(工学部)委员
•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研究员,室务委员
• 特种化学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11计划”能源材料化学协同中心化学储能研究部 PI
• 福建省嘉庚创新实验室二次电池项目群首席科学家
• “十二五”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先进能源领域主题专家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专项专家组成员
• 第七届、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能源与交通学部委员
• 中组部特聘专家
• 国家外专局特聘专家
• 厦门市特聘专家
• 厦门市土地征收成片开发专家
• 广东发改委战略专家库专家
• 宁德市锂电新能源产业第一届专家咨询组组长
•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特聘专家
• 福建省化学会副理事长
• 福建省化工学会理事
• 中国电化学学会化学电源领域委员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隔膜分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材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电化学》杂志编委
• 《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
• 《电源技术》杂志编委
• 《清洁能源》杂志编委
各种荣誉
1) 1989年,航天工业部技术进步二等奖;
2) 2000年,日立麦克赛尔公司社长战略发明奖;
3) 2001年,日立麦克赛尔公司事业Group长技术一等奖;
4) 2010年,日立研究所 Spot Award奖;
5) 2014年,中国侨联创新成果奖;
6) 2014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
7)2015年,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特别贡献奖;
8)2017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9)2018年,厦门市科技重大贡献奖;
10)2018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11)2023年,云南自然科学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