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20赵金保老师受邀参加“走进厦大实验室”系列活动并做主题讲演
2021年7月15日,由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厦门大学国内合作办、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工程联合实验室协办的“走进厦大实验室”系列活动(新材料专场),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举办。赵金保老师受邀主讲化学电源与储能材料方向研究进展。省工信厅新材料处一级调研员彭飞虹、市工信局副局长邓建华、闽西南五地市工信局领导以及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嘉庚创新实验室等...
-
2021-07-18热烈祝贺王欣、林双双同学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21年7月16日下午14时00分,王欣、林双双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卢嘉锡楼202会议室顺利进行,王欣同学的答辩题目为《填料对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中离子传输的影响》,林双双同学的答辩题目为《锂电池用新型高浓度电解液的设计及性能机理探究》。论文答辩现场此次答辩会邀请福州大学魏明灯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由厦门大学黄令教授、华侨大学付明来研究员、厦门大学郑明森教授和厦门大学方晓亮教授组...
-
2021-07-11课题组老师受邀参加“中国材料大会2021”并做主题演讲
2021年7月8日-7月12日,“中国材料大会2021”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发起并主办。大会内容涵盖能源材料、环境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基础研究等材料领域,邀请了许多材料领域的著名学者,旨在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交流和共享材料研究的最新成果。张鹏老师进行了“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功能隔膜的开发”主题报告,分析了当前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功能隔膜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课题组已有...
-
2021-07-06祝2021毕业生们前途似锦、万事胜意!
炎炎夏日,等来了冰甜西瓜,消暑解渴;等来了声声蝉鸣,欢快热闹;也等来了毕业季。以下为Zhaolab课题组2021毕业生名单:硕士生:丛建龙、高靖熊、池上荷、陈圳杰、代威明、翟一凡、彭诗韵、刘一铮、胡特雄、李睿洋博士生:彭龙庆、王欣、林双双2021毕业生们与赵老师等合照2021毕业生合照最后,祝天南海北的师兄师姐们万事胜意,未来可期!Zhaolab是你们永远的家,欢迎随时回来!(图:戴朋朋
-
2021-07-042022级课题组招生信息
课题组招生信息课题组现在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教师为赵金保教授(博导、硕导)和张鹏副教授(硕导),每年度分别从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方向、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化学工程方向、能源学院化学能源方向拟招收: ...
-
2021-07-01热滥用条件下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与热失控关系的研究
热失控一直是一个放热化学反应和内部短路重合、相互作用的热电耦合过程,是阻碍锂离子电池应用的关键问题。弄清化学反应和内部短路对热失控的贡献对于开发更安全的锂离子电池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热滥用条件下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与热失控的关系。设计了液氮停止热失控试验,以表征内部短路的原因。发现隔膜的热收缩是内部短路发生的原因。然而,内部短路产生的焦耳热受到电池电阻急剧增加的限制,因此对电池热失控的影响很小。...
-
2021-07-01通过电流均匀化、几何约束和化学吸附效应的协同作用实现镁的均匀电沉积
由于镁的高理论体积能量密度(3833 mAh cm-3)和高自然丰度(2.33 %),镁金属电池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镁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面临着集流体(常见为铜箔)上的非均匀沉积的问题,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问题,而且缩短了其循环使用寿命。基于此,青岛科技大学的崔光磊课题组设计出一种由碳布上垂直排列的N掺杂碳纳米纤维阵列构成的三维集流体,用于Mg的均匀沉积。该VNCA@C集流体同时满足均匀化电流密度、几何约束和化学吸...
-
2021-06-30过充导致的锂离子电池析锂研究
锂离子电池在过充的情况下,由于负极余量不够会在负极表面析出一层锂金属,一方面,析锂会造成大量的锂离子损失,造成内阻增加和容量衰减;另一方面,如果析出的锂继续增长会生成锂枝晶,锂枝晶会刺穿隔膜造成内部短路触发热失控,对电池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检测析锂对电池管理系统至关重要。该工作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式,检测出了锂离子电池在过充条件下析出的锂。通过差分电压和差分容量的方法得到了析锂容...
-
2021-06-08具有C=N的共轭有机分子作为正极助力水系锌离子电池
有机正极材料中,理论比容量大的实际比容量不一定大,共轭结构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不仅能稳定结构,更有利于电子的传导。基于此,近日南开大学的房华毅课题组将如图的DQP分子运用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DQP可以与3个锌离子结合,实际容量高达413mAg-1,这远超过常见的羰基类有机正极材料容量,在5Ag-1的大电流下,1000个循环后仍有86%的容量保持率,同时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原文链接:https://dx.doi.org/10.1021/acsaem.0c02...
-
2021-06-08C6Q正极材料的合成并运用在准固态锂离子电池
有机正极材料由于其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结构课设计性近年来引入广泛关注。近日南开大学陈军院士课题组设计了如图的C6Q分子,其独特的3Q结构有利于离子的传导和或活性基团的利用。本文首先探索确定了合成C6Q分子的最佳路径,从紫外可见光谱中得出C6Q的溶解度比具有类似结构的C4Q低一个数量级。为了抑制其在电解液中微量的溶解,进一步采用了5%LiTFSI的SN浇铸在滤纸上作为准固态电解质膜组装准固态电池。该准固态电池初始容量...
-
2021-06-08氟代溶剂对锂金属电池电解质的溶剂化结构和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但是目前能量密度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锂金属电池可能是提升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容易产生锂枝晶和库伦效率较低。局部高浓度电解液是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张继光研究员于2018年提出的概念,是在高浓度电解液中加入不溶锂盐的稀释剂,降低整体盐浓度、粘度和成本,同时保留高浓度电解液的电解液结构和性质。近期张继光课题组撰写了一篇关于...
-
2021-06-05热烈祝贺彭龙庆同学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21年6月4日下午14时30分,彭龙庆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卢嘉锡楼202会议室顺利进行,彭龙庆同学的答辩论文题目为《高安全锂电池功能隔膜及固态电解质的研究》。 论文答辩现场此次答辩会邀请厦门大学董全峰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由福建师范大学黄志高教授、华侨大学付明来研究员、厦门大学黄令教授和厦门大学张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组成,厦门大学曾静工程师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Zhaolab课题组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