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7热烈祝贺孔祥邦、温志鹏同学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22年6月6日下午,孔祥邦、温志鹏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化学楼四112会议室顺利进行,孔祥邦同学的答辩题目为《基于表面和体相调控的锂离子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研究》,温志鹏同学的答辩题目为《基于沉积过程的锂金属负极改性研究》。 论文答辩现场此次答辩会邀请厦门大学毛秉伟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由福建师范大学黄志高教授、福州大学汤育欣教授、厦门大学董全峰教授和厦门大学张力教授...
-
2022-06-06热烈祝贺2022届硕士同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2022年五月下旬至6月初,Zhaolab2022届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相继顺利举行。5月20日,马豪申同学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学院和木楼A221室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邀请了华侨大学詹国武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由厦门大学龚正良教授、厦门大学董金超副教授担任,厦门大学张月皎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6月2日,金建涛、李辉阳、张彦杰同学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化报厅103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邀请了厦门大学贾立山教授担任答辩委...
-
2022-05-302022年5月份Zhaolab表彰大会
5月30号早上8点,课题组对5月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了表彰,获奖名单如下:学术奖:曾月劲、裴男标 专利奖:李航、张彦杰 公益活动奖:李航、杨锦、张明浩、曾月劲 安全卫生奖:武东政、赖鹏斌 卫生最优房间:铝塑膜实验室 希望获得奖励的同学再接再厉!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共同努力!(图:曾静;文:陈冠红)
-
2022-04-28课题组开发新型钠离子电池
由于锂资源和镍、钴等原料价格的逐年上涨,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节节攀升。在两轮车和储能市场中,锂离子电池因其价格因素缺乏竞争力,而钠离子电池因其低廉的成本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日,课题组在钠电正极材料Na3V2(PO4)3等的技术开发中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实现材料的100克量级稳定生产制备。结合十年前发明的储钠(锂)硫化物负极材料技术,发明了高能量密度的新型钠离子电池,推进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相关论文和专利:1. ...
-
2022-04-02聚合诱导相分离法原位制备具有塑性晶体相的弹性固态电解质
在固态电池中使用锂金属阳极已成为取代传统锂离子电池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固态电解质是锂金属电池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因为它可以抑制锂枝晶不受控制的生长。然而,现有固态电解质的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还不能满足锂金属电池实际应用的要求。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Seung Woo Lee教授团队使用弹性体单体丙烯酸丁酯(BA)和塑性晶体丁二腈(SN)利用聚合诱导相分离技术,原位制备了一种具有三维相互连接的塑性晶体相的弹性固体电...
-
2022-03-14课题组招聘铝塑膜生产经理
岗位要求:(1)负责铝塑膜工厂厂房装修、产线搭建;(2)针对锂离子电池软包装用铝塑膜,具有1年以上的研发经验;具有产线搭建经验的人员优先;(3)具有在明冠新材料、上海紫江新材料、新纶新材料等铝塑膜相关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优先;(4)有化工机械、中试孵化经验的人员优先。待遇:(1)月薪1万-2万;优秀者工资一事一议,可作为干部候补,享受期权奖励;(2)目前泉州安溪的铝塑膜工厂正在建设,待建设完成后(预计2022...
-
2022-01-28课题组相关成果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
传统石墨负极在大电流密度下容易析锂,倍率性能较差,严重制约了快充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课题组团队采用溶液燃烧法快速合成出~60 nm粒径的TiNb2O7纳米晶。并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将其负载在氮掺杂石墨烯表面,制备得到TNO−x@N-G复合材料。得益于电子和离子传导的协同提升,TNO−x@N-G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快速充放电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微信公众号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
-
2022-01-24写“福”字,Zhaolab喜迎虎虎生威年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虎年,寄托对新年美好的愿望,Zhaolab在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下午照例进行了写“福”字活动,“福”指福运、福气,寓意平安健康、顺顺利利。本次写“福”字活动由活动组的同学筹备并组织,下午15点,大家准时来到了会议室,拿上毛笔与红纸,纷纷跃跃欲试,想为接近尾声的二零二一年画上圆满的句号,也为即将到来的二零二二年许下真诚的祝福。福字写完,大家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了自己喜爱的“福”字,张青凭借独特...
-
2021-12-22可回收低成本分子筛的安全电解质实现可持续锂金属电池
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作为一种典型的清洁能源技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人们常用提高锂盐策略设计匹配电解液,过多的锂盐用量价格昂贵且对环境不利这给世界可持续发展蒙上了阴影。在不使用任何昂贵的盐/添加剂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市场上廉价且环保的分子筛(沸石)来筛选经典的商业化电解质(LiPF6-EC/DMC)的锂离子溶剂化鞘层,并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沸石筛分电解质,它比传统的浓缩电解质更具有阴离子与锂离子聚集体,新设计的电解液在...
-
2021-12-22电解质熔体渗透技术在无机全固态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造中的应用
采用无机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锂金属和锂离子电池,为电动汽车和其他应用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然而,当前的无机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受到高成本、过量的固态电解质和导电添加剂,以及低体积能量密度的困扰。这种制造方法包括烧结陶瓷固态电解质膜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电极的单独制造,然后在精确控制的环境中小心堆叠和烧结在一起。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leb Yushin团队以“Electrolyte melt infiltration for scalable manufac...
-
2021-12-22课题组李睿洋同学在羽毛球混合团体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1年12月19日下午,厦门大学第二十二届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在思明校区风雨球馆成功举行。此次团体赛共有男女单打、男女双打、混合双打五场比赛,李睿洋同学参与的项目为男子双打。李睿洋进行男子双打在经过激烈的角逐后,李睿洋同学所在的化院研究生羽毛球队最终以3:0的绝对优势再次获得胜利,实现三连冠!李睿洋与羽毛球队队员合照李睿洋同学一直酷爱羽毛球,研一时他便加入了化院研究生羽毛球队。即使在忙碌的科研活动中,...
-
2021-12-13无去溶剂化的低温高功率密度的钠双离子电池
传统锂离子电池在界面处需要经历去溶剂化过程,去溶剂化过程的高能垒限制了它在高倍率和低温的应用。设计一种减弱甚至规避锂离子去溶剂化过程的电池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方式。复旦大学夏永姚团队近日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 Desolvation-Free Sodium Dual-Ion Chemistry for High Power Density and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的文章,报道了一类新型钠双离子电池。该电池正极使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