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保教授课题组

实验室动态

  • 2020-11-19双重氧化还原介质加速锂硫电池的电化学动力学

    随着对高能量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硫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候选物之一,因为它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环境友好性和低成本等优势。然而,硫正极的电化学反应涉及多种反应动力学缓慢的多硫化物中间体,这导致电池具有低功率和能量密度。此外,这些可溶性中间物质在电解液中由于浓度梯度扩散会导致梭动效应,降低了容量保持能力并缩短了循环寿命。在这项工作中展示了可能的硫物种的电子和几何结构,并构建了一个电子能量图来揭示它们在...

  • 2020-11-13青春无畏,逐梦杨威—zhaolab校运会再创佳绩

    厦门大学第55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于11月6日拉开帷幕。赛场上触摸到跳动的青春音符,感受到青春的活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 zhaolab实验室的李辉阳同学和曾月劲同学赛出实力,展示风采,取得了优异成绩。“运动能手”李辉阳,田径场上完美发挥,离弦似的助跑,高高起跳,把男子研究生组三级跳远比赛第一名、跳远比赛第二名收入囊中。表现优秀同时获得个人体育道德风尚奖曾月劲同学英姿飒爽,助跑后纵身一跃,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

  • 2020-11-11玻璃态锂比晶态锂拥有更好的电化学可逆性

    近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Ying Shirley Men教授和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Boryann Liaw研究员等人在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Glassy Li metal anode for high-performance rechargeable Li batteries”的文章。其中利用冷冻电镜表征了锂在沉积过程中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并且在更高电流密度上更趋向于形成晶态锂。并且随后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展示当锂原子团簇大于700原子数时则会生成晶态锂,而低于这个数值则依...

  • 2020-11-11液态电解液90℃锂金属电池

    由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达到能量密度瓶颈。金属锂由于其自身较高的比容量(3860 mAh g-1)和极低的电极电势(−3.040 V vs.标准氢电极电势),逐渐获得研究者们的青睐,被认为是目前高能量密度电池中最有前途的负极材料。但是二次电池使用温度范围宽,因此较宽的温度范围也是电池开发所必须的。常用的碳酸酯类电解质在55℃以上就会分解,而负极表面的液固界面膜(SEI)在65℃以上也会分解...

  • 2020-11-05锂枝晶形成的热力学理解

    锂金属具有超高的比容量(3860mAh g-1)、以及最负的电极电势(-3.04V vs SHE),因此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负极材料选择;同时以锂金属作为负极的Li-S电池(理论比容量为2600 Wh kg-1)和Li-O2电池(理论比容量为3500 Wh kg-1)等锂金属电池,也被认为是十分有发展前景的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已经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锂金属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大,电化学可逆性差,无法长时间循环。不可控的锂金属沉积/溶解过程会导致“...

  • 2020-10-26独特的结构设计实现不惧辊压的硅碳负极

    硅基负极材料具有储锂容量高,储量丰富、适宜的工作电压、高的倍率安全性等优点,因而被视为极具应用前景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硅基材料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1)低的电导率;(2)锂化过程中的巨大的体积膨胀,导致了极差的循环稳定性。将材料纳米化、设计多孔结构能够较好地缓解合金化型负极引起的体积膨胀问题,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多孔结构常常无法承受辊压工艺的巨大压力而发生坍塌从而失去原来的多孔特性。近日...

  • 2020-10-26阻燃电解液仍旧会发生热失控?

    近日欧阳明高院士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Thermal runawa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employing LiN(SO2F)2-based concentrated electrolytes”的文章来讨论高浓度电解液以及阻燃电解液对于电池热失控的影响。作者通过试验方法对高浓度电解液的电池和利用阻燃溶剂作为电解液的电池进行ARC实验,结果发现相比较常规电解液,使用高浓度电解液热失控触发温度反而更低,另外阻燃溶剂的电池也会燃烧。通过对电池不...

  • 2020-10-23热烈祝贺沈秀同学通过博士答辩

    ​2020年10月19日,沈秀同学的博士答辩在厦门大学卢嘉锡楼202会议室进行,沈秀同学的博士论文答辩题目是《锂离子电池隔膜和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此次答辩由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研究员汤卫平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同时邀请福建师范大学黄志高教授、厦门大学董全峰教授、厦门大学郑志锋教授和苏州大学张力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曾静工程师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课题组多名老师和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此次...

  • 2020-10-05欢迎2020级新生加入Zhaolab课题组

    ​10月1日,国庆又逢中秋, 9月30日双节前夕,课题组在醇醚酯大楼组织了迎新见面会和工作总结,今年一共有14位新人加入课题组,他们分别是:博士研究生(3人):李航、刘佳祥、赖鹏斌;硕士研究生(11人):赵仲辰、曾月劲、戴朋朋、邓小蝶、裴男标、陈志强、何争、冀伟杰、汪飞、李佳霖、张明浩。见面会开始前全体师生一起在能源材料大楼前拍摄全家福。首先是老师讲话,随后老生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老师点评,还有对课题组的介...

  • 2020-09-28课题组对2020级同学开展实验室安全培训

    金秋九月,开学的日子到了,Zhaolab又迎来了许多新同学,为了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让大家的实验操作更加规范,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赖少波老师对2020级新同学进行实验安全培训。赖老师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各高效、研究所以及厦大本校内发生的安全事故,详细介绍了事故的起因和后果,给大家以警示,警醒大家在实验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按照规定做好安全防护,例如穿实验服,戴护目镜,危险性实验在通风橱中进行等。随后,赖老师介...

  • 2020-09-27PEO基低温固态电解质的探究

    聚环氧乙烷(PEO)基电解质在全固态电池中是很有前途的,但由于其离子电导率过低,导致其只能在60℃下进行使用。严重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近日,中国科学院成会明院士(共同通讯)和李峰教授(共同通讯)在材料研究顶级期刊Adv. Funct. Mater上发表了题的研究性论文“Homogeneous and Fast Ion Conduction of PEO-Based Solid-State Electrolyte at Low Temperature”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PEO基快离子导电固体聚合物电解质。通过...

  • 2020-09-27Pd-Te六边形纳米板高效催化ORR及其在抗甲醇毒化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一种清洁的能量转换装置,但是甲醇从阳极渗透到阴极的问题会严重降低催化剂催化阴极氧还原反应的活性和燃料电池的效率。因此,开发同时具有优异的ORR催化活性和抗甲醇毒化性能的高效催化剂依然具有挑战。最近,苏州大学的黄小青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的李亚飞教授以乙酰丙酮钯和碲酸为前驱体盐,以PVP为表面活性剂,以DMAC为溶剂,通过180℃油浴2h,成功合成了高度分散的Pd20Te7相六边形纳米板,其平...

Free counters!

  • Copyright ©化学电源与储能材料实验室 版权所有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思明校区:厦门大学化学楼438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翔安校区: 能源材料大楼5号楼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
    电话:0592-2186935  0592-2186930
    E-mail:jbzhao@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