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保教授课题组

实验室动态

  • 2023-02-11d‑p杂化诱导的“捕获-耦合-转换”使Li-S电池的高效Nb单原子催化成为可能

    由于理论上100%的原子利用率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催化活性,单原子催化剂(SAC)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加速双向硫电化学。通常,SAC一直专注于d区传统金属(Fe/Co/Ni)作为活性中心,通常具有部分填充的d带横跨费米能级,在促进LiPSs的催化转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尽管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期望这些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这就需要通过精心选择的配位配体和金属原子来合理调节金属中心的d电子结构。大多数工作通过SAC的结合强度...

  • 2023-02-09祝贺张彦杰的专利获得授权

    1、一种梯度结构和孔隙阳极及制备方法和电池专利号:CN113948732B发明人:赵金保、张彦杰、寇聪聪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度结构和孔隙阳极及制备方法和电池。所述阳极依次设置为外层、过渡层和内层;所述外层分布有纤维孔,所述过渡层中分布有纤维孔、球孔以及二者连通的孔,所述内层中分布有球孔;所述纤维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球孔,所述外层、过渡层、内层的孔隙率依次减小。采用该梯度结构和孔隙阳极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保证...

  • 2022-12-29祝贺汪飞和华海明研究成果在ACS Energy Letters上发表

    近日,课题组博士生汪飞和博士生华海明在镁二次电池电解液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 “Solvent Molecule Design Enables Excellent Charge Transfer Kinetics for a Magnesium Metal Anode”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CS Energy Letters”上。镁二次电池由于镁金属负极的高体积能量密度、低成本和高安全性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由于镁负极在传统电解液中严重的钝化现象和因此产生的超高过电位,给镁二次电池的实际应用带...

  • 2022-12-28祝贺杨阳老师研究成果在AFM上发表

    近日,课题组杨阳老师在锌金属电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Re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Double Layer for Long-Life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水系可充电锌金属电池具有高体积比容量与价格低廉的优势,因而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不稳定的锌金属/电解液界面导致了沉积过程中锌枝晶的生长和界面副反应的发生,进而造成了电池的库仑效率降低和低...

  • 2022-12-142022年度课题组新增12项授权专利

          1、一种耐高温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人:赵金保,池上荷专利号:ZL202110023990.0当今世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受到广泛的重视。如今锂离 子电池已经应用于手机、相机、笔记本电脑、汽车等产品中。而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中,最为 人们所担心的就是由于电池放热升温导致的燃烧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性问题。锂离子电 池中隔膜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隔离正负极,因此隔膜是保障锂离子电池安全的关键部件。...

  • 2022-12-142022年度课题组隔膜电解质研究进展

    为了满足锂电池的高安全性的需求,隔膜和固态电解质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其中隔膜能够绝缘电子且允许电解液通过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传统的液态锂电池体系;而固态电解质可以看作是“隔膜+电解液”体系,兼具绝缘电子和传导离子的特性为一体,且其具有不流动、不易挥发和不易燃的性质而被认为是有望解决电池安全性的候选材料。另一方面,为了使得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锂金属电池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无论是隔膜还是固态电解质,均...

  • 2022-12-142022年度课题组镁电池研究进展

    近年来,镁二次电池由于其高体积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低廉的价格而被广泛关注,但是镁电池的发展被各种不利因素所限制。二价的Mg2+由于其高的电荷密度在正极材料中的迁移速率缓慢,甚至难以嵌入传统的正极材料中,这导致适用于镁电池的正极材料大大减少。其次,镁的不均匀沉积也为镁电池带来隐患,且镁金属在传统电解液中易与电解液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导致镁金属表面生成钝化层,这同样容易导致电池失效。课题组针对以上问...

  • 2022-12-142022年度课题组锂离子电池研究进展

     围绕当前社会对高比能、高安全、宽工作温度的锂(离子)电池的要求,课题组本年度重点针对高镍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单晶材料的制备与机制、电解液开发、电池安全与寿命预测等方面进行。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原位检测锂电高镍NCM三元正极材料的近表面结构热稳定性 随着镍含量的提高,脱锂态NCM材料的热稳定性将显著降低。针对高镍NCM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工作者已借助X射线衍射(XRD)、X射线吸收...

  • 2022-12-142022年度课题组锌电池研究进展

     二次水系锌电池由于锌金属负极具有较低氧化还原电势(-0.76 V vs. SHE)、高比容量(820 mAh g-1)、在水中具有出色的稳定性以及低成本而备受关注。然而,锌负极侧难以避免会出现枝晶生长、析氢和腐蚀等棘手问题,同时传统的无机正极材料也面临着倍率性能差、结构崩塌等问题。因此,课题组主要围绕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了系列工作,取得如下进展:(1)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通过去溶剂化效果和锌沉积取向实现超长寿命锌金...

  • 2022-12-09热烈祝贺黄伯阳同学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22年12月9日下午,黄伯阳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卢嘉锡楼202报告厅顺利进行,黄伯阳同学的答辩题目为《基于功能化基团设计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和固态电解质研究》。    论文答辩现场此次答辩会邀请厦门大学孙道恒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由华侨大学付明来研究员、厦门大学田华雨教授、厦门大学郑志锋教授和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公司陈晓冰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担任,厦门大学曾静工程师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

  • 2022-12-04锂离子导电离聚物粘结剂构建全固态锂电池复合正极

    在各种固体电解质中,硫化物固体电解质表现出最高的离子电导率。而常用的浆料(湿法)工艺制造复合正极面临较多问题。硫化物电解质与有机溶剂的反应性较高,而丁腈橡胶(NBR)等绝缘聚合物粘结剂会导致离子传导受阻,从而导致电池性能下降。而无溶剂(干法)工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用于干法工艺的代表性聚合物粘结剂是聚四氟乙烯(PTFE)。但是,PTFE对锂离子的传导能力有限,无法保证活性材料、固体电解质和导电碳之间有足够的界面...

  • 2022-12-04用于高电压锂金属固态电池的分子级设计聚合物电解质

    高压阴极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MB)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潜力,被认为是大规模应用于电动汽车(EV)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理想储能设备。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因其重量轻、灵活性强、加工性好、成本低,在全固态电池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SPE的实际应用目前受到限制,因为其低离子传导率(例如,聚环氧乙烷/锂盐<10−5 SCm−1 )极大地阻碍了离子在电解质内以及在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界面上的传输。为了改...

Free counters!

  • Copyright ©化学电源与储能材料实验室 版权所有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思明校区:厦门大学化学楼438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翔安校区: 能源材料大楼5号楼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
    电话:0592-2186935  0592-2186930
    E-mail:jbzhao@xmu.edu.cn